■ 林勇新
旅游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聚焦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是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據統計,2023年,海南接待國內外游客9000.6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13.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9%、71.9%。其中,海洋旅游成為海南旅游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海南奮力“向海圖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再造一個“海上海南”的背景下,海洋旅游的轉型升級,對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助力海洋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遠眺三亞灣畔,眾多游艇馳騁海面。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海洋旅游 向“玩海”轉型升級正當時
旅游業開放度高、涉及面廣,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機組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海洋旅游是豐富海洋業態、發展海洋經濟的有力引擎,是傳承和創新海洋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伴隨著市場出現需求多元化、追求個性化、消費大眾化等特征,海洋旅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帆船帆板運動、沖浪、游艇出海、潛水與珊瑚觀光、郵輪游等“玩海”項目成為廣受歡迎的旅游產品。在今年國慶期間,海南沿海市縣圍繞海這一特色,做足海的文章,推出了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多樣化的海洋旅游產品,助推海南旅游吸引游客413.32萬人次,游客總花費57.38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10.7%、1.1%。因此,順應海洋旅游發展新趨勢,海南應充分利用海的優勢,搶抓歷史機遇,打造“玩海”特色旅游品牌,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
三亞蜈支洲島,潛水運動火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海洋旅游轉型升級具有獨特優勢
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發展“玩海”旅游經濟具有五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獨特的區位和適宜溫度。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帶,四季不分明,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2.5至25.6℃之間,年日照時數1780—2600小時。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資源,為發展具有鮮明“清涼”特征的“玩海”旅游經濟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天然本底。
二是海域兼具廣度、深度、資源豐度。海南受權管轄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其中,海南本島近岸海域擁有地貌豐富的環島海岸線1900多公里,島嶼、礁石、灘涂、沙洲以及風光旖旎的海灣眾多。海域中分布著豐富的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和魚類、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等海洋生物資源。寬廣無垠的海域和立體多彩的海洋生態,為海南海洋旅游從傳統的濱海觀光向海上、海島延伸轉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樣化的選擇。特別是為開發新、奇、特的海景跳傘、海底潛水、珊瑚礁探險等探索性的“玩海”旅游項目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優勢,極大提升了其對“Z世代”游客的吸引力。
三是高標準生態修復、保護為優質的生態環境提供強有力保障。近年來,海南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指引,以美麗海灣建設為重點,依托實施海岸線和濱海濕地整治修復、珊瑚礁生態修復和紅樹林種植及提質改造等工程,強化空間管控、實施精準治污,海洋生態質量持續向好,海南島近岸海域優良(一類、二類水)水質面積比例常年超過99.8%。同時,海南著力實施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標志性工程或行動,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提升了海洋、海島、海灣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確保了生態價值與“玩海”旅游經濟價值的相互轉化。
四是開放融合的海洋文化。獨立的地理單元,促使海南的海洋文化融合了漢族、黎族、苗族等多個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海洋文化景觀,既有古老而又別具特色的黎族苗族文化、疍家文化,又有生產性的漁獵文化、煮海曬鹽及其衍生的趕海節等海洋節慶文化。這些文化有利于旅游行業主體在“玩海”旅游產品一體設計中,融入追溯南海人文歷史、感受漁村風情、體驗漁耕(更路簿)文化和疍家人海上生活、探索黎族苗族非遺傳承等可沉浸式參與互動的文化元素,拓展“玩海”旅游產品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內涵。
五是明確的政策取向。海南在多個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海洋旅游的發展。如《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海洋旅游業增加值將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7.3%。該規劃與《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廣電體育發展規劃》均將發展深海旅游、深化海洋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加大高品質海洋旅游產品供給等納入重點內容。同時,在《海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實施層面,對旅游產品的布局優化、產品創新、品牌塑造等進行了細化安排。在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方面,2023年1月,海南印發了《關于加強海洋旅游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這是全國首個專門從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動規范層面支持海洋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再者,自貿港政策加持助力提升海南旅游業國際化水平,為企業創造降本增效的實質性利好。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港澳地區外國旅游團入境海南144小時免簽政策以及郵輪免簽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有力支持海南旅游業拓展境外客源、助力行業主體降低經營成本。此外,海南通過綜合整治、商戶信用星級管理及“一戶一碼”監管舉措、設立“海南放心游”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平臺等方式,持續優化旅游消費環境。
但也應看到,海南海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旅游產品特別是文旅融合的產品豐富度不夠、旅游市場高質量服務供給不足、旅游業優質人才短缺等方面的挑戰。
供給側與需求側雙管齊下,推動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
海南位于中國面向東盟國家的最前沿,海南旅游業發展特別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可構建覆蓋中國與東盟國家共計20.8億人口的旅游消費市場經濟圈,待挖掘潛力巨大。面對新時代海洋旅游的新潮流、新時尚,海南“玩海”旅游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內外兼修,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綜合施策,多措并舉,以進一步擦亮海南國際旅游消費的靚麗名片。
一是全力推動旅游產品和服務高質量供給,擴大旅游市場容量。海南可對海域島礁等自然資源、海洋文化資源等海洋旅游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評估,對重點開發地區、重點群體的旅游需求進行摸底調研,并以此完善旅游發展規劃,引導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玩海”旅游需求。尤其要發揮海的優勢,做足海的文章,加快從“看海”向“玩海”轉變,打造海南獨有、有世界影響力的海上娛樂旅游項目,促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另外,依托海洋文化節慶、海洋藝術展覽、海洋文化沉浸式體驗等,推動海洋文化資源深度融入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附加值和吸引力。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海南可借鑒參考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GSTC)的相關標準和指標,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創新建立適應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培訓體系,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水平。
二是持續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延伸旅游產業鏈。如海南可立足氣候溫暖宜人、生態環境優美、深遠海鮮明特色等,繼續深化旅游與康養、體育、低空、航天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枝繁葉茂”的旅游經濟體系。同時,加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5.5G、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培育數字藝術、數字光影技術與夜間旅游等虛實結合的旅游新業態。
三是聚力營造優質的旅游消費環境。除強化市場監管外,海南可在提升旅游便利性方面持續發力,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建立涵蓋旅游目的地地理、氣象、交通等信息于一體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模式,同時加強交通便捷銜接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完善清晰的指示標識、提供多語言服務等,切實增加旅游的便利性。
?。ㄗ髡呦岛D鲜≈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
原標題:擦亮海南“玩?!碧厣糜纹放?/p>
責任編輯:郭微微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